关于申报2025年度枣庄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社会工作专项)的通知

时间: 2025-03-31 来源:

区(市)委社会工作部,区(市)社科联、高新区党群工作部、市直各部门(单位)、各人民团体、各高校:

枣庄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研究是市委赋予枣庄市社科联的一项重要职能。为充分发挥全市社科智库作用,进一步突出抓好枣庄市新兴领域党的建设、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和基层政权建设、凝聚服务群众工作三大重点任务,市委社会工作部、市社科联现面向全市开展2025年度枣庄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社会工作专项)申报,现将申报事项通知如下: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社会工作的重要论述,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市委社会工作会议部署要求,以“大社会、大治理、大服务”理念为指引,以全市社会工作十项攻坚突破行动为抓手,牢固树牢“守正创新、挺膺担当、攻坚破难、实干争先”工作意识,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重大部署,立足我市实际,开展兼具战略性、全局性、前瞻性以及针对性和实用性的课题研究,为市委市政府科学决策贡献高质量的对策建议。

二、申报要求

申报课题要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价值取向,要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价值取向,体现鲜明的时代特征、问题导向和创新意识。要聚焦社会工作中的实际问题,立足枣庄、研究枣庄、服务枣庄、发展枣庄,侧重于对重大问题的战略性、全局性、前瞻性、储备性研究。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坚持服务改革发展,坚持基础研究与对策研究并重,为市委市政府决策服务,突出课题研究的时代性、实用性、创新性和专业性。

三、选题方向

1.开展新兴领域党建“双融双创”行动的具体实践路径研究,党建引领下企业社会责任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枣庄新就业群体参与基层治理的路径与激励机制,探索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社会组织及新就业群体中党建工作的有效路径,通过构建党建指导员长效机制,优化党组织设置,强化党员教育管理,充分发挥党组织在新兴领域的引领作用,助力新兴领域党建工作高质量发展,为枣庄市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动力。

2.开展枣庄市行业协会商会融入城市基层社会治理、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研究。围绕健全完善枣庄行业协会商会党建工作体制机制,通过加强党组织建设,提升组织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充分发挥党组织在行业协会商会中的政治核心作用,引导其在促进经济发展、推动社会进步中发挥更大作用,为枣庄市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3.探索枣庄善治模式在基层治理现代化中的具体实践路径,开展枣庄市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创新模式的构建与实施研究,探索社区基金参与社区治理的路径研究,充分发挥党组织在基层治理中的领导核心作用,提升基层治理效能,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治理格局,为枣庄市基层治理现代化提供坚实保障。

4.开展枣庄市社区工作者能力评估体系的研究,探索提升社区工作者持有社会工作者职业资格证书证比率,以提升社区工作者能力、推进持有社会工作者职业资格证书比率为目标,通过加强培训教育,建立科学的能力评估体系,激励社区工作者提升专业素养,打造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社区工作者队伍,为社区居民提供更优质的服务,助力枣庄市社区治理水平提升。

5.开展基于“枣解决 枣满意”平台的群众诉求分析与基层治理创新实践研究,以群众诉求为导向,强化数据分析与应用,完善办理流程和机制。开展“枣解决 枣满意”社会治理智慧平台优化与接诉即办效能提升研究,通过加强平台建设,提升响应速度和办理质量,确保群众诉求得到及时有效解决,提高群众满意度,为枣庄市社会治理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

6.开展枣庄市“枣智汇”人民建议征集机制的效能评估与优化路径研究。通过完善征集渠道、优化办理流程、强化结果运用,提升建议征集工作的质量和效果。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智慧和力量,为枣庄市科学决策、民主决策提供有力支持,推动枣庄市各项事业创新发展。

7.开展新时代枣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的标准化、专业化、本土化研究,探索枣庄市实务领域社会工作服务体系构建与效能优化研究,通过制定人才培养标准、加强专业培训、完善评价体系,打造一支适应枣庄市社会工作发展需求的高素质人才队伍。为社会工作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助力枣庄市社会治理水平提升和社会和谐稳定。

8.开展枣庄市党建引领“专业社工+志愿服务”融合发展模式研究。以志愿服务供需对接机制创新为突破,通过搭建对接平台、整合资源、优化服务,推动志愿服务与专业社工融合发展。充分发挥志愿服务在基层治理中的积极作用,提升志愿服务效能,为枣庄市经济社会发展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9.开展枣庄市信访社工专业化服务体系构建研究。以信访法治化为目标,通过引入专业社工力量,建立科学的服务体系,提升信访工作效能和公信力。充分发挥社工在信访调解、心理疏导等方面的作用,依法依规解决群众合理诉求,维护社会稳定,为枣庄市高质量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四、课题的申报与立项

1.课题申报。在枣庄工作或居住的社科工作者均可申报。鼓励社会工作系统科研工作者,社会工作人才、齐鲁和谐使者、枣庄和谐使者积极参与。课题申报人即课题负责人,应以课题组的形式申报课题,且课题组成员(含课题负责人)不得少于3人或超过5人。课题组成员(含课题负责人)中原则上至少有1名为副高级以上职称人员。

课题研究确需跨地区、跨领域、跨行业,需经课题组成员所在单位具函同意后方可参与课题研究。申报人应严格遵守学术道德和科研诚信,如实填写项目申报材料,不得将相同或相近研究内容重复申报社科项目。

作为课题组负责人,只能申报1项2025年度枣庄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所有课题;作为课题组成员,参与研究项目不得超过2项,违反的不予受理或受理后一经发现取消立项资格。承担2024年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024年省社科规划课题、2024年省市社科联研究课题未按时申报结项的,不能申报2025年度课题。

2.申报流程。课题负责人填写《2025年度枣庄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社会工作专项)申请书》(附件1),由所在单位盖章,报业务主管部门审核,经区(市)党委社会工作部、社科联同意后,由区(市)党委社会工作部统一报送市委社会工作部。各高校、市直有关部门(单位)统一组织本系统、本单位课题申报,申报材料统一报送市委社会工作部。市委社会工作部统一组织本系统课题申报工作。不受理个人提交的材料。

3.课题立项。枣庄市委社会工作部初审汇总后,会同枣庄市社科联组织专家评审,通过后正式立项,签订《课题立项协议书》。本年度研究课题拟立项10项左右。

4.课题调研:立项的课题组需开展“千名社科专家大调研”活动,结合课题实际制定调研方案、组织实地调研。调研情况作为结项佐证材料。

5.课题管理:凡在课题申报工作中弄虚作假者,同一课题连续多年重复申报或交叉申报的,经发现并查实后,取消个人当年及今后两年申报全市社科联系统各类课题的资格,并向课题申请人推荐单位和当地纪检、人社部门通报。变更课题负责人、课题组成员、调整课题研究内容、改变成果形式等事项,需于中期检查前向市社科联提交书面申请,否则不予结项。

6.课题结项。课题研究时间原则上不少于6个月,课题结项标准和要求请参照(附件4)。课题成果形式经专家评审通过后给予结项,发放结项证书。

五、课题定位与资金支持

1.枣庄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在市委意识形态和宣传思想工作领导小组的领导下和市委宣传部的指导下开展,为市厅级课题。本课题成果,可作为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人员的调研成果和专业技术人员参加职称评聘所需业绩成果。

2.为更好发挥“社科添智赋能 助力高质量发展”品牌作用,积极咨政谏言,当好党委政府参谋和助手,市社科联将根据课题研究方向、研究质量,择优给予一定资金资助。资助采取先期资助和后期资助两种方式。列入先期资助课题,给予不低于2000元资金资助。课题完成后,以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成果形式,报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获肯定性批示,视课题成果转化情况,给予不低于5000元资金资助。

3.课题立项人所在单位,应积极采用直接补助、以奖代补等多种投入方式,为课题研究开展给予支持保障。

六、申报时间和申报材料

1.申报截止时间:2025年4月20日,逾期不再受理。

2.申报材料下载:请登枣庄社科网(http://www.zzskw.cn/)下载《2025年度枣庄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社会工作专项)申请书》。

3.申报材料报送:包括《课题申请书》(附件1,纸质版一式三份、中缝装订)、《课题论证活页》(附件2,纸质版一式三份、中缝装订、须匿名)、《课题申报统计表》(附件3,一份、推荐单位填写并加盖公章)。请按时将以上材料报枣庄市委社会工作部,电子版(标注:姓名+单位+专项)报送至邮箱:swshgzbbgs@zz.shandong.cn。

联系人:殷  萍(市委社会工作部),联系电话:8125856

单  冰(市社科联),联系电话:5759762

4.课题立项查询:请课题申报人及时关注“枣庄社科界”微信公众号查询课题立项信息。

附件:

1、《2025年度枣庄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社会工作专项)申请书》

    2、《2025年度枣庄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社会工作专项)论证活页》

3、《2025年度枣庄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社会工作专项)申报统计表》

4、《枣庄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管理办法(试行)》

         中共枣庄市委社会工作部      枣庄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2025年3月31日


2025年度枣庄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社会工作专项)附件.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