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申报2025年度枣庄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智能社会治理专项)的通知

时间: 2025-04-01 来源:

各区(市)党委网信办、社科联高新区党群工作部市直各部门(单位)、各人民团体、各高校:

枣庄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研究是市委赋予枣庄市社科联的一项重要职能为更好发挥社科智库作用,为我市国家智能社会治理实验综合基地建设提供智力支持和理论支撑,市委网信办、市社科联现面向全市开展2025年度枣庄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智能社会治理专项)申报,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网络强国的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聚焦“强工兴产、转型突围”任务目标和“重点工作集中攻坚年”工作安排,充分发挥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的示范引导作用,加强智能社会治理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研究,不断推出高质量研究成果,全面提升我市国家智能社会治理实验综合基地建设水平,助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

二、申报要求

2025年度“智能社会治理”专项课题,要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价值取向,坚持发展和治理相统一,准确把握国家智能社会治理实验综合基地建设内涵,体现鲜明的时代特征、问题导向和创新意识。申报课题要聚焦枣庄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实际问题,立足枣庄、研究枣庄、服务枣庄、发展枣庄,侧重于对重大问题的战略性、全局性、前瞻性、储备性研究。要坚持服务改革发展,坚持基础研究与对策研究并重,为市委市政府决策服务,突出课题研究的时代性、实用性、创新性和专业性。

三、选题领域

1.业智能化升级研究。围绕“强工兴产、转型突围”战略,突出加工业互联网、5G、大数据、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传统产业融合发展数字经济等相关研究,探索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发展路径。

2.数字乡村研究。围绕推进乡村振兴、发展数字乡村,从智慧农业、乡村数字经济、乡村网络文化、智慧绿色乡村、乡村数字治理、乡村数字惠民服务、乡村文旅等方面开展专题研究。

3.党政智治研究。围绕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数字技术赋能党、机关事务、法治建设等方面开展研究,探索智慧党建数字机关建设新路径、新模式。

4.智慧民生研究。围绕数字惠民便、防治“指尖上的形式主义”,聚焦教育、体育、养老、交通、卫生健康、环境治理、大运河生态保护等领域开展研究。

5.网络综合治理研究。深化网络生态协同治理,加强人工智能、大数据、虚拟现实等技术的应用管理,从网络内容建设和管理、网络文明建设、网络法治建设,网络安全、数据安全和个人信息安全等方面开展研究。

6.基层社会治理研究。创新基层社会治理,完善新时代“枫桥经验”,强化网格化管理和服务,完善社会矛盾纠纷多元预防调处化解综合机制,提升市域治理的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水平,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

7.人工智能社会影响研究。聚焦AIGC为代表的人工智能技术发展趋势,从人工智能技术突破、应用场景、产业生态、社会影响等多个方面开展研究,积极探索智能社会治理的体制机制、法律法规、标准规范

申报者可根据上述领域设计具体课题申报也可以结合枣庄经济社会发展实际自拟选题申报。课题名称的表述应科学、严谨、规范、简明,一般不加副标题。

四、课题的申报与立项

1.课题申报在枣庄工作或居住的社科工作者均可申报。课题申报人即课题负责人,应以课题组的形式申报课题,且课题组成员(含课题负责人)不得少于3人或超过5人。课题组成员(含课题负责人)中原则上至少有1名为副高级以上职称人员。

课题研究确需跨地区、跨领域、跨行业、跨部门,需经课题组成员所在单位具函同意后方可参与课题研究。申报人应严格遵守学术道德和科研诚信,如实填写项目申报材料,不得将相同或相近研究内容重复申报社科项目。

作为课题组负责人,只能申报1项2025年度枣庄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所有类别课题;作为课题组成员,参与研究项目不得超过2项违反的不予受理或受理后一经发现取消立项资格承担2024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024省社科规划课题、2024年社科联研究课题未按时申报结项的,不能申报2025年度课题。

2.申报流程:课题负责人如实填写2025年度枣庄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申请书》,经所在单位审核盖章,报业务主管部门所在区(市)社科审核盖章后,区(市)委网信办统一报送市委网信办各高校、市委党校科研处(社科处)统一组织本单位、本系统课题申报。市直有关单位统一组织本单位、本系统课题申报,直接报送市委网信办不接受个人递交申报材料。

3.课题立项:市委网信办初审汇总后,会同市社科联组织专家评审通过正式立项,签订课题立项协议书。本年度研究课题拟立项10项左右。

4.课题调研:立项的课题组必须组织开展“千名社科专家大调研”活动,结合课题实际制定调研方案、认真组织实地调研。调研情况作为结项佐证材料。

5.课题管理凡在课题申报工作中弄虚作假者,同一课题连续多年重复申报或交叉申报的,经发现并查实后,取消个人当年及今后两年申报全市社科联系统各类课题的资格,并向课题申请人推荐单位和当地纪检、人社部门通报。变更课题负责人、课题组成员、调整课题研究内容、改变成果形式等事项,需于中期检查前向市社科联提交书面申请,否则不予结项

6.课题结项课题研究时间原则上不少于6个月,课题结项参照市社科联课题结项标准和要求(附件3)。课题成果形式经专家评审通过后给予结项,发放结项证书

五、课题定位与资金支持

1.枣庄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市委意识形态和宣传思想工作领导小组的领导下和市委宣传部的指导下开展,为市厅级课题本课题成果,可作为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人员的调研成果和专业技术人员参加职称评聘所需业绩成果。

2.为更好发挥“社科添智赋能 助力高质量发展”品牌作用,积极咨政谏言,当好党委政府参谋和助手,市社科联将根据课题研究方向、研究质量,择优给予一定资金资助。资助采取先期资助和后期资助两种方式。列入先期资助课题,给予不低于2000元资金资助。课题完成后,以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成果形式,报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获肯定性批示,视课题成果转化情况,给予不低于5000元资金资助。

3.委网信办也将根据课题研究方向、研究质量和成果转化情况,择优给予1000-5000的经费资助。

4.鼓励课题立项人所在单位前期采用直接补助、以奖代补等多种投入方式,为课题组开展研究给予支持保障。

六、申报时间和申报材料

1.申报截止时间:2025年420日,逾期不再受理。

2.申报材料下载:请登枣庄社科网(http://www.zzskw.cn/)下载2025年度枣庄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智能社会治理专项)申请书》。

3.申报材料报送:请按时将《申请书》(纸质版一式三份)和《2025年度枣庄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智能社会治理专项)申报统计表》报枣庄市委网信办(光明大道2621号,市政大厦1112房间),子版(标注:姓名+单位+专项)报送至邮箱:zzwxxxhfzk@zz.shandong.cn。

联系人:姚廪(市委网信办),联系电话:8799558

冰(市社科联),联系电话:5759762

4.课题立项查询:请课题申报人及时关注“枣庄社科界”微信公众号查询课题立项信息。

附件:

1.2025年度枣庄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智能社会治理专项)申请书

2.2025年度枣庄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智能社会治理专项)申报统计表

3.《枣庄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管理办法(试行)》

              枣庄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中共枣庄市委网信办

                                       2025年41


智能社会治理专项附件.docx